据@看看新闻8月8日报道:女高管出差遭老板性侵酒店监控曝光!检察官逐帧排查…
据@看看新闻等多家媒体的报道,天津一家汽车零部件公司的女销售总监崔某丽(化名),原本是年薪百万的职场精英,却在2023年9月一次出差中遭遇人生至暗时刻。那晚在杭州,她陪公司董事长王某宴请客户时醉酒,被对方强行抱进酒店房间性侵。监控画面清晰记录了王某的举动,但面对崔丽丽的控诉,王某竟反咬她“污蔑”“不知好歹”。
绝望中的崔丽丽没有沉默。她一边报警,一边开始整理维权证据——232页材料,分门别类标注重点,全是她亲手完成。
警方立案后,案件的关键突破口来自检察官的细心:一帧帧排查数小时监控后,发现案发凌晨1点30分左右,隔壁房客举着手机走出房门。检察官推断,他应该是在录音,后证实,该名房客确实录了音,而这段录音,也清晰捕捉到崔某丽呼喊“不要”的声音。
崔某丽在接受媒体电话采访时说:“(董事长王某)抱着我走在了保安的前面,直接到了他的房门前面,命令保安把他的房门打开。”
崔某丽接着说道:“还有,这几个小时的监控,检察官(是)一帧一帧的排查,(当看到)隔壁的房客,他就拿着手机,检察官断定,他应该是听到了什么,(后证实,他是)在录音,(确实有)录到我被侵犯时候的声音,他也有听到我喊"不要不要"。”
后又结合酒店视频,加上其他房客录音的这份关键证据,最终锁定了王某的罪行。2024年4月,王某因强奸罪被判有期徒刑四年。
可以说,隔壁房客的录音立功了。
还有,董事长性侵罪名被证实后,崔某丽也被确诊创伤后应激障碍,但公司不但不进行关怀,还在她病休期间停发工资、关闭办公权限,直接将她踢出工作群。
明明受伤的自己,公司不但不关怀,反而还这样对待自己,崔某丽很委屈,不过,她没有抱怨,而是拿起了法律武器。因此她就再次走上抗争路——申请工伤认定。
依据《工伤保险条例》中“因为工作外出,期间因工作原因受到伤害”的条款,2024年12月,天津津南区人社局突破性地将她的精神损伤认定为工伤。可以说,这一认定,也成为国内职场性侵工伤认定的标志性案例。今年3月,劳动仲裁委进一步裁决,公司支付她停工留薪期工资等赔偿共计111万余元。
崔某丽的遭遇,令人遗憾,但撕开了职场权势性侵的残酷现实。而近期,另两起性侵案的判决,更是引发争议:湖南一名镇卫生院医生刘某赟,性侵两名未满14岁少女(分别仅13岁和12岁),一审被判8年。其父作为曾任副检察长的法律工作者,以辩护人身份上诉后,二审竟以“未使用暴力威胁”“未造成严重后果”为由改判6年。
尤其讽刺的是,刘某赟作为医生,本应履行强制报告制度保护未成年人,却亲自践踏了这一底线。相较之下,湖南一名强奸、猥亵5名留守儿童的小学校长徐某某,就被判处死刑,悬殊的刑期差异,也引发对司法公平的追问。
工伤维权专家指出,崔丽丽胜诉的关键在于扎实的证据链。根据2025年《工伤保险条例》,工伤认定需证明劳动关系、伤害与工作的关联性及证据“三性”(真实性、关联性、合法性)。她的材料涵盖监控视频、医疗诊断、证人证言等,完全符合要件。而用人单位未参保时,全部赔偿将由企业承担——这也成为她获赔百万的法律依据。
一名关注此案的律师感叹道:“职场不该是弱肉强食的猎场。”
这话我是支持的,而员工在公司中也要学会维护自己的权益,不能被公司老板pua了。
而崔某丽的胜诉,要感谢那位房客录下了当时的声音,更要感谢检察官一帧一帧分析当时的视频。而她也在胜诉后表达了感谢,更是通过短视频讲述经历,警示其他人,并鼓励受害者打破沉默。
是的,遇到不公现象时,一定要敢于说“不”,困难有时就像弹簧,你强它就弱,你弱它就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