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场球,能让人脑瓜子嗡嗡响的,不光是比分。
想象下,裁判的哨声像催命符,韩国队的罚球像下雨一样滴滴答答砸过来,中国男篮还得一边擦汗一边打,胡明轩全场7投0中,0分——这要搁谁身上,估计都想钻进地缝。
可最后,韩国队还是被中国队按着打,像一幕老戏,明明台下有人起哄,台上主角演得还挺带劲。
说真的,第三节那波罚球雨,坐在电视机前的我都替他们腿软。
韩国队24次罚球,中国队才11次。
场边的观众,有的吹着口哨,有的咬碎瓜子壳,气氛一度紧张得像高铁晚点。
裁判的手没停过,韩国队靠着罚球一点点把分差拉近。
弹幕都快笑疯了:西亚裁判今天是想刷存在感吧?
以前咱们吐槽“亚洲老大”,现在倒好,亚洲“老大”得靠自己抗住裁判的骚操作。
第一节双方咬得死死的,分差1分。
第二节中国队突然开窍,分差一拉十几分,感觉要一锤定音。
结果裁判一哨接一哨,把比赛气氛搞得像春晚小品,观众都憋着气看谁先崩溃。
杜锋在场边双手插腰,教练席上有人低头苦笑,替补席的小年轻互相递水,谁都明白,这种场面就是得硬顶。
胡明轩这场球,怎么说呢?
全场7中0,0分1板3助,像个失联的信号塔。
球迷一边刷屏“卧底”,一边又念叨着“状态再差也别丢了拼劲”。
有网友说,成年人的世界没有圣诞老人,机会都是抢来的。
说得没毛病。
场上压力大到能让人喘不过气,胡明轩像是被一层无形的雾包住,怎么投怎么空,怎么跑怎么堵。
也不是没见过这种场面,毕竟前几年世界杯,孙铭徽、赵睿、周琦哪个没被骂过?
中国篮球总有那么几场“社死”时刻,谁能一直当主角?
裁判针对中国队这件事吧,不是一天两天。
FIBA的潜规矩,各国篮协都懂点门道。
有人说中国篮协太实诚,票子没砸到位,哨子就不向你招手。
其实这事儿,咱们都懂,场上没硬实力,靠嘴皮子也没用。
韩国队近两年青黄不接,主力老化,套路不新鲜,年轻人冲劲不足。
中国队这拨小伙子还真不怕吃亏,内线高大、外线灵活,篮板一个个抢得像是抢免费的奶茶券。
提到篮板,数据摆在那:多了10个,转换快攻一波流,打得韩国队找不着北。
杜锋这套防守带动进攻的体系,关键时刻还真顶用。
韩国队三分线外投得都快自闭了,内线更是堵得水泄不通。
以前咱们说中国男篮“软”,这场球,谁还敢说?
球迷场下的吐槽也是一绝。
有的说输韩国就像年夜饭没吃上饺子,有的嫌赢得不够漂亮。
其实你真能要求啥?
79比71,8分,过程一波三折,全靠自己硬扛。
弹幕刷胡明轩“钦差大臣”,也有人调侃裁判“带薪实习”。
球场外热闹非凡,球场内一分一秒都是实打实的较量。
杜锋的表情像极了工厂师傅下班,脸上写着“今天不算完,明天还得拼”。
说起裁判,谁没见过奇葩哨?
以前姚明在NBA,哪场不是一肚子委屈。
裁判的锅,中国篮球背了不止一天两天。
可真想在亚洲杯、世界杯混出名堂,靠裁判可不行。
你看NBA那帮人,场上能打,场下能说,球迷、舆论、联盟三管齐下。
中国篮球现在,最缺的不是战术,是那股子“不服就干”的气势。
说到底,场上靠的还是一身腱子肉和一口气。
别光盯着胡明轩。
看看韩国队,主力老了,后备没跟上,国内青训断档。
咱们这拨年轻人虽然稚嫩,但拼劲在,身体素质拉满,谁敢说未来没希望?
你看周琦、易建联当年,哪个不是被骂着成长的?
中国篮球的路,没那么多顺风顺水。
裁判不帮忙,舆论不留情,外界一通乱喷,最后还得靠自己在泥里摸爬滚打。
亚洲杯这场球,再怎么说也就赢了韩国,摘掉“亚洲老八”的帽子而已。
前路还长,后面还有西亚那帮裁判呢。
球迷该骂的骂、该夸的夸,别太上头。
看球不就是图个乐子,顺便看看自己喜欢的那帮人还能不能再拼一把?
这年头,能让你心跳加速的事儿不多,男篮打韩国,算一个。
说到这,想起去年世界杯,那会儿中国球迷还在朋友圈刷“国足没救”,现在轮到篮球成了顶流。
你说中国男篮接下来该怎么提升?
技术、心理、话语权,哪个都不能丢。
留言区随便聊,别端着,咱们都是看热闹的命。
亚洲杯还没完,下一场继续扇肿谁的脸,谁知道呢?
反正我已经备好瓜子和可乐,就等着看小伙子们怎么再拼一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