天安门前的正步声震得长安街嗡嗡响,352名仪仗队员的皮靴砸在地面上像打桩机似的。
观礼台上突然蹦出句扬州话:"乖乖隆地咚!第三排那个黑脸小子是俺们大桥镇的!"蒋鞠磊他爹举着手机的手直哆嗦,镜头里儿子下巴抬得能接雨水,这架势跟当年在村里插秧时弯腰驼背的怂样简直判若两人。
江都区人武部的会议室里,四十多号人盯着大屏幕连瓜子都忘了嗑。乔鑫爷爷攥着那面五星红旗,老花镜滑到鼻尖上。"看见没?火箭军方阵第二排第三个!"老爷子突然拍大腿,"这小子踢正步的劲儿,跟他爷我在朝鲜战场拼刺刀一个德行!"旁边邵伯镇来的魏以桃他娘噗嗤笑了:"您老省省吧,现在当兵可比你们那会儿讲究,听说这些孩子练站姿要在衣领别大头针呢。"
还真让老太太说着了。这九个江都兵里头,蒋玉锐在训练场站军姿最出名。新疆的日头能把鸡蛋晒熟,这小子硬是能两小时不眨眼。他爹在船厂看直播时跟工友吹牛:"俺家小子在机场搞地勤的,这回愣是给选去当备份飞行员。工友起哄要他请客,老蒋掏兜摸出张皱巴巴的照片:"瞧见没?这小子五岁就会用芦苇杆做飞机模型,天生吃这碗饭的料!"
仙女镇的周禹算是特殊,退伍三年又被召回来。他那个四岁的闺女看完阅兵天天在幼儿园踢正步,老师问长大想干啥,小丫头片子奶声奶气:"要像爸爸那样当个会飞的兵!"其实她爹就是个搞后勤的,但架不住孩子把运输机当成了变形金刚。周禹媳妇在朋友圈发视频,爷俩一个用筷子当指挥棒,一个拿晾衣杆当步枪,把客厅整得跟军训场似的。
最逗的是吴梦怡他们家。这姑娘在常州大学念书时当过两年通信兵,本来都准备毕业找工作了,突然接到个北京电话。她娘郭玉茜在菜市场跟街坊唠嗑:"俺闺女说首长原话是'小吴啊,你叠被子的手艺还没丢吧?'"结果真被选进民兵方阵了。要不说部队眼光毒,这丫头在军校时能把棉被叠出豆腐棱角,现在教同班姑娘们用熨斗烫裙褶,把裙子整得跟钢板似的。
嘶马村的蒋文忠两口子为看儿子差点闹笑话。蒋鞠磊在新疆当兵七年,部队本来邀请他们去北京观礼,老蒋非说电视里看得更真切。结果真到阅兵这天,两口子为抢遥控器差点打起来。最后还是村支书把自家五十寸大彩电搬来村委会,全村老少爷们挤在一起数江都兵。看见蒋鞠磊那张晒得跟黑炭似的脸闪过镜头,他娘眼泪唰就下来了:"这龟儿子,叫他抹防晒霜非说娘们唧唧!"
扬州中远海运重工的午休时间,蒋小勇被工友们围在食堂电视机前。他儿子蒋玉锐虽然没在镜头里露正脸,可解说词里那句"空中梯队地勤保障"还是让老蒋挺直了腰板。有个愣头青问了句:"地勤不就是搬轮胎的嘛?"老蒋立马掏出手机:"你小子懂个屁!俺儿他们光给飞机加油的管子就有二十米长,比你们家自来水..."话没说完让车间主任瞪了回去,毕竟上班铃都响过三分钟了。
阅兵结束那天晚上,江都区退役军人事务局亮着灯。局长看着九份档案直咂嘴:"这些娃真给咱长脸,乔鑫在火箭军拿过三次标兵,徐佳明抗洪抢险立过功..."突然发现张智坤的档案特别薄,就一张纸写着"炊事班班长"。办事员笑着解释:"邵伯镇这小伙在部队养猪,阅兵集训时烧的红烧肉把教官吃服了,破例给塞进后勤保障队。"看来甭管在哪儿,是金子总会发光。
天安门的礼花还没散尽,江都人的朋友圈先炸了锅。有家长晒孩子和受阅官兵的合影,有饭店挂出"庆祝本镇子弟参加阅兵全场八折"的横幅。最绝的是乔鑫爷爷,老爷子把孙子穿军装的照片设成老年机桌面,见人就摁亮屏幕:"瞅瞅!跟天安门城楼那张合影,俺孙子离首长就隔三十米!"其实照片上全是芝麻大的人影,但架不住老头非说能看清孙子后脑勺发旋儿。
这些江都兵不知道,他们踢正步的视频被截成九宫格在本地论坛刷屏。有个帖子特别火——《数数咱们的兵哥哥有多拼》,里头说杨昱训练时踢坏三双皮鞋,魏以桃绑沙袋练腿肿得穿不下裤子。楼下跟帖突然冒出句大实话:"要我说最牛的是张智坤,炊事班的能混进阅兵队,这手艺得香到什么程度?"结果第二天真有人跑去邵伯镇打听他家开不开饭馆。
这篇文章只是用来传递积极的能量,没涉及到那种很低俗或者违反规定的东西。要是有侵权的情况,就跟我们联系,我们会马上把相关内容删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