凌晨三点,寿光老张已经在大棚里忙活开了。
手电筒的光在黄瓜架间晃来晃去,露水把裤腿打得透湿。
他一边摘着黄瓜一边盘算,这一筐五十斤,收购价八毛,满打满算四十块钱,还不够闺女一节补习班的费用。
隔壁村送外卖的小王,一单跑腿费五块,一早上能挣他两天的菜钱。
老张想不通,自己种的菜可是供着北京上海的,咋就值不了几个钱?
寿光的蔬菜产量占全国十二分之一,听起来挺唬人。
可仔细一算,一亩大棚的利润才两千块,还不如去青岛电子厂打两个月工。
荷兰那边的温室早就用上电脑控制温湿度了,这边的老李还在靠手摸叶子判断旱涝。
这差距,就跟别人开上了特斯拉,咱还蹬着三轮车卖菜似的。
地也累坏了。
王婶蹲在自家大棚里,抓起一把土搓了搓,这地种了二十年,现在硬得跟咸菜疙瘩似的,苗子一栽就蔫。
卖药的说用他的药水洗地准保管用,结果越洗越板结。
王婶气得直骂街,这不是坑人吗?
以色列人在沙漠里种菜都比咱节水四成,技术不升级,光靠人海战术,累死也赶不上趟啊。
诸城的老刘最近愁得睡不着觉。
他的汽配厂专门生产燃油车滤清器,三个月前还月产二十万件,现在订单直接掉到两万。
车间里的机器落了厚厚一层灰,新能源车一来,这些老玩意没人要了。
他咬咬牙贷款两百万转型做充电桩外壳,模具刚开好,浙江那边的报价单就甩了过来,比他的成本价还低三成。
老刘拿着计算器的手直发抖,这价要是卖了,裤衩都得赔光。
青州博物馆里,看门的老赵百无聊赖地打着哈欠。
游客们举着手机跟状元卷自拍,发完朋友圈就走,人均消费还不到五十块。
这卷子可是全国独一份的无价之宝,咋就换不来一顿饭钱?
景德镇那边的小年轻边直播边捏陶,一个汝窑茶杯能卖三百,这边倒好,文物不让摸不让碰,体验感全无。
要是能把明代衡王府的故事编成剧本杀,让游客扮个王爷过过瘾,门票钱翻三倍都有人抢着来。
安丘南边的村子里,张婶坐在门口数着留守的娃娃。
去年村里考上八个大学生,过年回来都说以后不回来了。
幼儿园都快凑不齐三十个孩子,再过几年怕是要关门大吉。
东北那边早就开始并校并镇了,山东人就是好面子,宁可死撑也不认怂。
可死要面子活受罪啊,把四十个乡镇合并成二十个,省下的钱修路拉网线,年轻人在家做电商客服也是个活法。
昌乐那个改行卖化肥的老矿工说得在理,地底下挖空了不怕,怕的是脑子转不动了。
寿光的大棚要是能变成研学基地,让孩子们来体验种菜,老张还用愁黄瓜卖不上价吗?
诸城那些汽配小厂抱团搞个产业联盟,专攻特种车辆配件,港口那些冷冻柜的订单就够吃饱饭。
青州真要搞文旅,就别老抱着瓶瓶罐罐不撒手,把衡王府的故事挖透了,还怕没人来玩?
政策就像下雨,等地浇透了,苗早旱死了。
大城市搞金融搞科技,咱非得跟着学?
寿光的菜、青州的文物、诸城的汽配,哪样不是独一份?
关键得把好牌打出花样来。
明天凌晨三点,老张还会去摘黄瓜吗?
说不定他正琢磨着把大棚改成研学基地呢。
这篇文章只是供着看的,没什么实际用处,也不是啥建议或者指导哈。要是有侵权的情况,就赶紧联系我们把它删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