你的位置:意昂体育 > 产品展示 > 胡适持有36个博士学位,可有人与他相比,反成学渣,他是谁?

胡适持有36个博士学位,可有人与他相比,反成学渣,他是谁?

发布日期:2025-08-19 16:42 点击次数:138

1925年,清华大学的国学研究院成立了,聘请了“四大导师”,这事儿在当时可是传得沸沸扬扬的。

大家都知道梁启超、陈寅恪和王国维,他们的名字很响亮。但最后一位,年纪最小,名气却不大,让人有点陌生。

虽然名字不太出名,但他的学问是真的扎实。

他会讲30多种方言,精通8种外语,没事时写了一篇只有96字的短文,结果被称作“百年内无人能超越”。

胡适和他是一直的好朋友,他们经常互相比较。在名气方面,胡适占上风,他有36个博士学位,这是前无古人,后无来者的成就。

然而,胡适自己却不这样认为,他在和朋友聊天时,也非常推崇这个人,称他在各个方面都是数一数二的。

在这次考试里,他的成绩远远超过了胡适,让胡适看起来更像是一个学习不太好的学生。

他就是被誉为“民国第一鬼才”的赵元任。

在那个人才辈出的民国时期,许多文学巨匠各展所长。为什么只有赵元任能让胡适甘心称他为“第一”呢?

赵元任,一位语言天才。

赵元任出身名门望族,是清朝“乾陵三大家”之一赵翼的后代。

赵翼可能不太为人所知,但他的那首诗却广为人知,尤其是后两句,常被名人引用。

这首诗叫做《说诗》:

李杜的诗篇很多人都在传诵,但是现在读起来,总觉得有些不够新鲜。每个时代都会出现很多有才华的人,他们每个人都能引领一代的文风。

赵元任的家族背景十分显赫。他的祖父曾是知州,父亲是举人,而母亲出身名门,是个大家闺秀。

赵元任出生在这样的家庭,从小就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。他在祖父做官的地方长大,有专人照顾,还受到长辈和家人的疼爱。

赵元任虽然出身不错,但他一点也不骄纵,反而非常懂事好学,待人也很和气。

赵元任的天赋特别好,学东西特别快,尤其是在语言方面。他有一个超厉害的本事,就是只要花一个星期,就能学会一种方言。

家里来了很多来自不同地方的女眷,姨妈教他常熟话,伯母教他福州话,他还从保姆那里学了北京话和保定话。

她们的言传身教让赵元任从小就学会了多种方言,三四岁的时候就能咿咿呀呀地说话了。

孩子们都喜欢玩耍,赵元任也是一样。他懂得许多地方话,经常用这些方言来背诵古代经典,以此在大人面前展示,获得了不少赞美。

最厉害的是,在一次宴会上,赵元任用8种方言和宾客聊天,大家听了都很亲切,都觉得这个小家伙不一般。

后来长大了,赵元任还用方言帮过刘半农,不过刘半农当时真是又无奈又心酸。

从前,刘半农打算编一本关于中国人骂人的书,便在北京一家报纸上发布了征集内容的公告。

有一次,有人征集各地的粗话,这件事正好被赵元任注意到了,而这正是他的研究领域。

赵元任放下报纸,立刻跑到刘半农的宿舍,用湖南、四川和安徽等地的方言好好“骂”了一顿刘半农。

消息出处:来自《人民政协报》

在争吵的时候,周作人也加入了进来,用绍兴方言一起骂,这让刘半农感到很不舒服,但他为了学术研究,只好忍耐。

赵元任在语言之外的领域也很出色,他的天赋惊人,甚至让胡适都感到佩服不已。

胡适是中国现代著名的学者和思想家,他的思想对中国的影响深远。

赵元任的兴趣非常广泛,他对很多事物都充满好奇,而且还能把它们学得很精通。

他在南京江南高等学堂上学时,跟着国学大师吕思勉学历史,后来又跟着美国人学英语和物理,还选修了德语。

杰出的人往往比普通人更加勤奋,赵元任就是这样一个例子。

业余时间,他喜欢研究音乐、天文和戏剧等知识,甚至还有一段时间自己动手做发明。

尽管赵元任主要时间都用来学习,但他并不是一个只知读书的人。在青春萌动的时候,他也会在日记里写下对心仪之人的感受。

岁月匆匆,赵元任渐渐长大,他的思想也在不断变化。当时国内新思想正兴起,很多年轻人希望能出国看看,赵元任也不例外。

在庚子年,赵元任迎来了一个期盼已久的机会。当时,清华宣布要招收一批公费留学生,只要通过考试,就能拿着“庚子赔款”去美国深造。

这个消息迅速在社会上传开,一下子吸引了大批年轻人踊跃报名参加考试。其中也不乏一些实力强劲的青年,大家为了争取机会都铆足了劲,竞争变得格外激烈。

赵元任决定试试看,于是开始准备考试的内容,不过时间很紧,只有短短三个月。

赵元任可真是个天才,从小打下的底子特别扎实。虽然准备得不多,但他还是在一群年轻人里脱颖而出,拿了第二名的好成绩。

而坐在最前排的胡洪骍,是个有名的年轻才子,但他的成绩却出人意料,只排在第55名。

后来胡洪骍在学术上有所追求,读了严复翻译的《天演论》后,深受启发,于是改了名字。

他从书里的一句“物竞天择,适者生存”的哲理名言中得到灵感,给自己起了个名字叫“胡适”。

这次考试后,胡适特别佩服赵元任的学问和聪明才智,于是两人成了好朋友,一起前往美国康奈尔大学学习。

接触得多了,胡适愈发觉得低估了赵元任。赵元任就像是一个知识的海绵,什么都能懂,什么都能学。

这让胡适第一次感到有点不好意思,跟赵元任比起来,自己就像个成绩差的学生。

因此,胡适成名后,有人问他留美同学中谁最出色,胡适总是回答:“赵元任第一”。

就像说的:每次提到留美的名人,总是推荐常州的赵君元先生为第一。

消息来源:凤凰卫视

历经百年,依然难以超越。

赵元任在康奈尔大学读书时也非常出色,四次考试中有三次得了满分,另一次得了99分,这样的成绩在该校历史上非常罕见,可以说是顶尖的。

看过赵元任的经历后,谁都会觉得不可思议,他能在这么多领域都有很深的造诣,真是精力充沛。

赵元任先是在康奈尔大学学习数学,后来又到哈佛大学读哲学博士。毕业后,他又回到了康奈尔大学教授物理学。

1920年回国后,他在清华当心理课和物理课的老师。

一年之后,赵元任前往哈佛深造语言学,并在那里教中文。同时,他还是一位音乐高手。

他在上学的时候,还帮英国哲学家罗素做过翻译。

尽管涉猎广泛,赵元任对待自己喜爱的事物却从不敷衍。学音乐时,他省吃俭用买了一架钢琴,专心研究作曲,还买了不少西洋音乐书籍来学习。

他可不是一时兴起,《科学》这本杂志不仅激发了华人同学对科学的兴趣,还吸引了爱迪生的注意,他还亲自写信祝贺赵元任。

赵元任是位文理兼修、博学多才的奇才。

然而,与这些相比,赵元任一生中最致力于的还是他与之有着深厚联系的语言学研究。

赵元任曾经发生过一个特别有名的语言故事。

赵元任的先祖赵翼虽然写过很多有名的诗,但自己名气却不很大,赵元任的情况也类似。他写过一篇文章,很多人都可能看过。

这篇文章虽然只有96个字,却拯救了中国的汉字于水火之中。

这篇文章最有趣的地方在于,它使用了同一个读音但不同的字,整篇文章听起来都一样。这篇文章的名字叫《施氏食狮史》。

我写这篇文章的原因是,1931年的时候,学术界流行一种观点,认为汉字很难学,读起来也很复杂,而拉丁文简单明了,容易理解。

现在,很多接受新思想的学者都喜欢学简单的拉丁文,希望通过字母组合来替代汉字。

还有一些人觉得汉字内涵丰富,体现了中华民族的独特魅力,因此在文化界引发了一场关于汉字拉丁化的激烈讨论。

正当大家为此事争论不休时,赵元任悄悄完成了这篇独特文章,使汉字焕发新生,世人认为这篇作品在接下来的一百年内无人能出其右。

赵元任在语言研究和应用方面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。

而赵元任之所以能专心致志地做学问,其实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他一生深爱的杨步伟。

学霸的完美爱情

赵元任的夫人名叫杨步伟,比他大三岁,她同样是个非常出色的奇女子。

杨步伟是黎元洪的侄女,从小就接受新式教育,上女校,出国读书。她20岁就成了女校的校长。

杨步伟还是一位医学博士,经营着一家不小的医院。

这样的女子,大概也只有赵元任能与她并肩而立了。他们初次相遇是在亲戚家中,可以说是一见钟情。

杨步伟第二天就表明心意,再次邀请了赵元任,并且把家里包办的婚姻解除了。

赵元任也是如此,自从认识了杨步伟后,他经常往医院跑,不是去看病,而是去看他的心爱之人。

两个人互相吸引的爱情很快就结出了果实,他们在认识的第二年就开始筹备结婚的事宜了。

婚礼那天,新人打扮得十分利落,在中央公园留下了大量合影。晚上,他们邀请了胡适和朱徵作为证婚人,桌上摆着几道家常菜,再加上两位朋友赵元任和杨步伟,就这样简简单单地结为了夫妻。

赵元任决定出国搞学术研究,杨步伟为了支持他,干脆把医院关了,陪着一起出国去了。

在国外,赵元任负责赚钱养家,而杨步伟则操持一家老小的日常生活,两人互相支持,家庭和睦美满,还养育出了聪明可爱的孩子。

从古至今,中国历史上有很多才子佳人的传奇故事,赵元任和杨步伟绝对算得上是其中的代表人物。

1981年,92岁的杨步伟去世后,赵元任悲痛不已。两年后,他也追随妻子而去,享年90岁。

有人认为赵元任是民国时期的奇才,是知识渊博的大家,但我更觉得他是生活中的大赢家。

资料出处:清华大学

友情链接:

意昂体育介绍 产品展示 新闻动态

Powered by 意昂体育 RSS地图 HTML地图

Copyright Powered by365站群 © 2013-2024