A股这段时间风风火火,可把一票投资者都给激动坏了。
“我在白酒股里躲牛市”,这个段子最近是持续霸榜,各种理财群、财经博主评论区里反复提。
你要问为啥?道理很简单——别人都在疯狂收割涨幅,板块一个劲儿往上冲,白酒这头呢?主打一个佛系。
上证、深证、创业板,这些指数都步步高升,一脸霸气。
有人统计过:8月25号,一天A股干到历史第二高成交额,钱都快流成河了,最火热时达到3.18万亿。
能想象么?去年这时候大家还在担心行情萎靡,如今牛气冲天,不明真相的人都该把小板凳都搬出来围观了。
偏偏白酒板块这波牛市热浪里表现得格格不入。
成交额在35个板块里排不上号,波动那么一点点,好像没事人一样。
投资者心里的小戏也是挺多:“别人都在翻倍,我这喝口酒压压惊,结果连微醺都不让我拥有。”
消费端的半年报更是让白酒业雪上加霜,行业还没从去年调整里走出来,如今又遇见新一轮挑战。
到底白酒怎么了?这神秘的牛市“避风港”,是失灵了,还是另有玄机?
接下来,咱给你一层层“拆盒”,看看到底谁在扛大旗,谁又是躺平,谁在玩新花样。
先说数据,白酒今年上半年,那叫一个真刀真枪。
根据不完全统计,截至今天,披露了半年报的白酒企业一共八家。
茅台和金徽酒算是勉强撑得住阵脚的,营收和利润都是正增长,虽然数值只有个位数,网友评论也挺犀利:“还不如银行理财收益高。”
剩下六家企业就是一片哀嚎,营收和利润都双位数下滑,画面太美不敢细看。
前阵子因为监管,白酒企业还一起发了一波“亏损预警”,那场面有种“大家都是自己人,别藏着掖着”的宽慰意味。
水井坊、顺鑫农业、酒鬼酒、金种子和皇台酒业财报一出,只能用「伤仲永」来形容。
两家直接亏损,三家净利润下跌超过50%,这种倒水一样的速度,任谁都心疼。
整体盘子看,十九家上市酒企里,有十四家还算没亏,净利润大幅变动的只有五家。
监管要求说得很明白,只要出现净利润扭亏或者与去年同期相比上升或下降超过50%,就得提前发布半年报,让市场有底,多一份透明。
再说点行业背景,很多A股上市公司,半年业绩都不能藏着掖着,披露很严格,比谈恋爱都谨慎。
此次八家企业的数据,算是白酒行业的一次“验收汇报”。
茅台数据没出乱子,但也就那样,压根不及二级市场玩家的预期。
洋河、天佑德这些区域型选手也没少被市场冲击,好歹体量小、深耕省内,跌幅相对温和,但赚钱压力照样不减。
业内还在讨论:五粮液和泸州老窖中报还没发,不过按经验也就个位数增长的水平,泸州老窖可能还不如五粮液。
有消息称,中国酒业协会联合毕马威那份报告看得人心都凉半截。
2025上半年,量价双跌,成本又往上飙,白酒行业的集体“忧愁多于欢乐”。
调研显示,六成酒企利润下滑过半,营业额也差不多倒退一截。
说到底,客户数量少了,客单价没了优势,库存都快堆成小山丘。
行业平均存货周转达900天,比去年同期还多10%,换成网购的节奏就是“下单后三个夏天送到”。
那800-1500元一瓶的白酒价格区间直接腰斩,价格倒挂现象最多。
反倒是100-300元区间的中低端酒,成了行业“保命稻草”,动销顶得住。
听起来挺魔幻,但这就是白酒行业的现状,哪有什么岁月静好,只不过部分企业负重前行罢了。
说到根本原因,还得从整个消费市场“变天”聊起。
你会发现,一个奇怪的现象愈演愈烈——老一辈喝酒那叫享受,年轻人:抱歉,果汁和气泡水更香,上班喝酒像坐牢。
业内一直在感慨,消费者代际变化太快,白酒的护城河形同虚设。
消费断层明显,酒桌上年轻人越来越少,产品卖不出去,库存高涨,品牌“老脸”拿出来都没人搭理。
白酒企业不得不面对现实,不是你一年两年没卖出去,是整个市场都在剧变。
中国酒业协会秘书长何勇表态很直接:该往“产品”以外转型,走态度、风格、场景、美学路线。
四个新维度,简单说就是:卖的不止是酒,更是情感、“调性”,甚至仪式感。
现在大家开始往低度酒切入,意思是“饮酒无负担”,冲着年轻人去。
你看亮点一个个冒出来:五粮液要在今年9月搞出29度新系列“我一见倾心”,泸州老窖也研发了28度的“国窖1573”,水井坊则准备上更多38度及以下的新品,古井贡酒也不甘示弱,“轻度古20”,主打一个啤酒的亲民口感。
这波创新,就是一场对外输出“我们的酒最好喝,年轻人也买得起,喝得轻松”的自嗨宣言。
当然光产品还不够,推销方式也跟上了潮流。
近些年,白酒品牌疯狂进军互联网,加入“闪购”阵营,一个“24小时随时下单,隔天就到家”的节奏。
不仅让消费者省事,连经销商都沾了光,原本一个地区只能卖一款,现在全国都能做,手指一点,生意翻番。
渠道变革算是白酒企业的自救,也是未来新风口。
说实话,白酒行业这些年可谓“地主家也没余粮”,各家都在省吃俭用熬苦日子,期待“新消费”能开辟新天地。
毕竟谁也不想永远为库存焦虑。
但话又说回来,白酒行业什么时候能彻底“云开见月”?
说实话,这还真是玄学。
要是回头看看历史,还记得2003年非典之后,消费格局大换血——压根不像传统说法那样“一杯酒暖天下”,而是软饮和新式水果酒一夜登顶。
一路到现在,新零售、新生活方式狂轰乱炸,白酒想凭一己之力冲出重围,压力可不是一般的大。
白酒本来就是消费市场里的“老派大叔”,看家本领是身份和仪式感,如今被“佛系养生、互联网冲浪”一通乱打,处处都是考验。
关键还得看品牌们有没有魄力拥抱转型,不再小打小闹,而是彻底变身年轻化、高端化、多元化的新物种。
老品牌如果不动起来,被新消费甩开几条街只是时间问题。
看看那些啥都敢试的品牌,什么定制礼盒、联名合作、潮流营销,总有一款能打动你。
只是未来怎样,还要看大环境肯不肯给点机会。
说不定哪天“喝酒保健”的话题又热起来,白酒行业还能卷土重来一波。
但要是一直“盯着老一套”不放手,那真得被时代拍在沙滩上,泯然众人矣。
放眼未来,白酒行业想要再扬眉吐气,必须拿出点真东西来。
不是靠“情怀”撑场面,也不是靠“老字号”续命,而是产品、体验、营销全方位升级。
先是低度酒争夺年轻人,再是渠道创新抢占流量入口,最后联动场景式服务让大家把喝酒当作社交、生活的一部分。
只有这样,企业才能守得住江山,等到那个“云开见月”闪亮时刻。
你说白酒会不会跌倒?可能一时有挫折,但未必一蹶不振。
谁能真正完成蜕变,就能有机会笑到最后。
行业需要随时警觉,不要迷信天生优势,更别乱打“茅台永远牛”的算盘。
市场不会照顾谁,人心才是最硬的筹码。
谁让大多数人买单,谁就能占得先机。
一场行业大洗牌已经在路上,不进则退,留给白酒企业的时间真的不多。
最终,无论是老品牌还是新玩家,能抓住消费变化的节奏、率先转型进化,才有望等到行业复苏的金色时刻。
话说回来,你觉得白酒行业转型的最大挑战在哪?来评论区聊聊你的看法呗。
本报道旨在倡导健康、文明的社会风尚,如有版权或内容问题,请通过官方渠道反馈,我们将第一时间核查并调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