都说互联网的风,来得快,去得也快。上一秒你还在山巅被万人朝拜,下一秒可能就跌进谷底,被全网当成笑柄。几年前被捧成“中国硬汉”代言人的吴京,没想到会因为几段陈年采访,一夜之间成了B站鬼畜区和表情包的新晋顶流;这场突然的“塌房”,到底哪里出了问题?
事情的起点,是一段他在2017年《战狼2》大火后接受采访的视频。记者想聊拍戏的艰辛,吴京却用那套霸气外露又带点晃头的肢体语言,来了一串金句:“坦克里没有后视镜的”“枪炮是不长眼的”“黑哥们的语言是不通的”……当年这些话被看作直率、真性情;现在被网友放大了八倍镜,从摇头晃脑的动作到语气里的某股味道,全被玩坏了。有人戏称:京哥这是在时刻保持警惕,防止狙击手瞄准他的额头。官方新闻也忍不住下场玩梗:“别担心,我们的坦克有后视镜。”这波更把梗推向高潮。
如果说“坦克梗”是开胃菜,那么那段“夺命八连问”就是主菜。主持人问他是否算“大器晚成”,他马上进入扫射模式:“我跳过楼你跳过吗?我让坦克轧过你轧过吗?我差点死过你死过吗?我能开飞机你会吗……我干了两件以前中国电影没人干的事,你干了吗?”当年粉丝把这种气势解读为“真男人”的豪情,如今听来多是尴尬、傲慢,甚至让人起反感。互联网的创造力太可怕:万物皆可八连问,从“我一个月流七天血不会死你能吗”到“我拼多多提现成功了你提过吗”,连猫狗都被八连问统治。吴京就这样被解构、被调侃,瞬间从英雄变成了网红小丑。
起初大家以为是短暂狂欢,但网友们开始“考古”,越扒越多他的过去言论浮出水面。问题不仅仅是几个梗,而是人设的矛盾累积。2017年《战狼2》拿下近57亿票房,把他推到神坛;接着《流浪地球》系列把他变成中国电影界的重要人物。那段“犯我中华者,虽远必诛”的民族自豪感,让他和角色“冷锋”被强行绑定。支持吴京,在某种气氛里几乎等同于示爱国。
时间一长,光环褪色,粉丝滤镜也会过期。他拍戏时说过“我要拍让男人看了更想做真男人的电影,让女人看了更喜欢纯爷们儿的电影”,火了之后又把电影称为“写给中国女性的情书”,还问“什么样的人能征服她们?是冷锋这样的人吧?”这些话让人觉得他在把女性物化,把自己当成征服者。与此同时,他高举“中国爷们儿”的大旗,批评“花样美男”和“小鲜肉”,可翻看他早年的作品,会发现他也走过“奶油小生”路线,甚至有女装戏。网友们讥讽得很到位:演了军人就患上“战场综合症”,演了两部《战狼》就当了十年特种兵。
更让人诟病的是他对身份的表述。有场合他自称是满洲正白旗、多尔衮后代;一边高举爱国主义大旗,一边以清朝八旗贵族为荣。这种历史与情感上的割裂,让不少人感觉矛盾:你爱的到底是哪一个“国”?不少网友把这种矛盾看作是历史无知或刻意选择性认同,怒气也因此被点燃。
矛盾攒多了,情绪找到了出口。当吴京出品的电影《再见,坏蛋》口碑和票房双双崩塌,上映仅6天就撤档,曾经包容他的观众开始不耐烦。那句那英的名言此刻最合适:“妈的,最烦装X的人。”曾经因为不喜欢吴京被扣“不爱国”帽子的网友,此刻也可以扬眉吐气了。
从黄磊的“好爸爸”到吴京的“硬汉”,从赵薇的“小燕子”到林心如的“紫薇”,互联网不断在造神与毁神间来回。这个循环证明了一个事实:没有哪个人设能吃一辈子。观众可以因为一个角色爱你十年,但要想长期被尊重,靠的是持续输出的好作品和真实谦逊的人格。
对吴京来说,这次被全网“祛魅”也许并非坏事。人被捧久了会膨胀,适当的敲打能让他回到电影人的本分:少说话,多做事。或许有一天,他带着一部真正扎实的作品回归,风向又会悄悄变回去。
你怎么看这波全网黑?真是一次短暂的玩梗狂欢,还是战狼神话的彻底终结?评论区聊聊你们的看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