你的位置:意昂体育 > 意昂体育介绍 > 老演员王志刚: 以《野火春风》梁队长之勇铸《苦菜花》姜永泉之魂

老演员王志刚: 以《野火春风》梁队长之勇铸《苦菜花》姜永泉之魂

发布日期:2025-09-17 13:17 点击次数:112

在20世纪中国电影的星河里,王志刚不是最耀眼的一颗,却绝对是最沉稳、最耐人寻味的一颗。这位北京电影学院科班出身的演员,用三十载艺术人生演绎了从北平胡同到胶东山野的革命史诗,将工农兵形象升华为时代精神的具象化表达。

王志刚1935年生于北京,回族,他曾就读于齐齐哈尔工学院机械科,毕业后分配到河北邯郸农具制造厂,之后又调到炼铁厂,当过炼铁工人。1957年,22岁的王志刚抱着对表演艺术的炽烈热爱,辞去高炉边的铁锹,考入北京电影学院表演系,与李苒苒、莫梓江、刘诗兵等成为同班同窗。1961年,被分配到八一电影制片厂演员剧团,从此放下铁锤,走上银幕,开始了他半个多世纪的“塑魂”之旅。

没有浮夸的星光,也没有花边流量,王志刚把全部生命都交给了角色——从《抓壮丁》里的愣头青,到《汾水长流》里的朴实农民,再到《野火春风斗古城》里英气逼人的梁队长、《苦菜花》里隐忍坚毅的姜永泉,他用一张“可耕田、可跃马”的面孔,为新中国银幕留下了难得的阳刚与温度。

王志刚的入行故事带着时代特有的青涩味:1957年报考北京电影学院时,他穿着背心、短裤,披件工作服就去面试,还谎称自己是“修锅炉的”,却意外被老师相中。四年系统训练后,他被分配到八一厂,正值“军事题材”勃兴的年代,他挺拔的身板与棱角分明的五官天然带着“战士滤镜”,于是成了《野火春风斗古城》里地下党员梁队长的不二人选。影片1963年上映,风靡全国,梁队长策马路过古城墙的那组镜头,至今被老影迷津津乐道:夕阳下,他勒马回头,眉宇间既有对敌人的冷冽,也有对乡亲的柔情,一瞬之间把“英雄”二字具象化。

如果梁队长是王志刚的“正面强攻”,那么1965年《苦菜花》中的姜永泉则是他的“暗线突围”。冯德英原著里的姜永泉是知识分子出身的地下工作者,文弱、隐忍,更多时候用脑子而不是枪火与敌人周旋。王志刚主动要求剪掉标志性的硬朗短发,留起略显凌乱的分头;说话节奏放慢,声线压低,把“胶东口音”揉进台词;一场被特务追捕的夜戏,他设计让角色跑丢鞋子,光脚在碎石路上踉跄,镜头里那双渗血的脚让观众真切感到“革命不是诗,是踩在刀尖上的日子”。

1972年,王志刚调任珠江电影制片厂。与八一厂的“军味”不同,珠影更多市井、更多烟火气。他在《挺进中原》里演排长老赵,在《赣水苍茫》里演红军指导员,在《与魔鬼打交道的人》里演潜伏在旧上海的地下交通员。角色体量或大或小,但他坚持“没有小角色,只有小演员”的信条。拍《赣水苍茫》时,为了三场过铁索桥的戏,他提前一个月每天晨跑五公里,最后扛着二十斤的道具机枪在二百米高空完成实拍,导演赞叹:“志刚把配角演成了主角的劲敌。”

1991年,王志刚获得第三届电影表演艺术学会奖“金凤凰奖”,这是对一名演员职业生涯的庄重盖章。但他并未停步,90年代起开始尝试导演工作,出任《总督张之洞》制片人兼演员,把镜头对准近代民族工业的蹒跚起步;又在高校开设“电影表演创作”讲座,把五十年实战经验揉进教案,最爱对学生说的一句话是:“别急着演‘像’,先演‘是’——先相信自己是那个人,观众才会信。”

2012年9月16日,王志刚因癌症在北京逝世,享年77岁。影迷自发在八宝山公墓外排起长队,手里举着《野火春风斗古城》与《苦菜花》的剧照海报——梁队长的骑马照和姜永泉的“光脚照”被放在一起,恰如王志刚艺术生命的两面:一半是燎原野火,一半是春风苦菜,都在泥土里扎根,都在时光里燃烧。

今天,当我们重新观看这些黑白或略显褪色的影像,依旧会被那双清澈而坚定的眼睛击中——它属于一个时代的理想,也属于一个叫王志刚的演员。他或许没有创造票房神话,却用角色为“英雄”写下最朴素的注脚:勇气不是喧嚣,而是把信念埋进土里,等待开出一朵小小的、叫“人性”的花。

【各位亲爱的朋友,这里是我们共同的家园,“娱文娱视”将与您一起向经典致敬,忆影人辉煌,共同重温我们曾经的美好时光!欢迎关注!欢迎留言!(文中图片来源于网络,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!感谢!)】

友情链接:

意昂体育介绍 产品展示 新闻动态

Powered by 意昂体育 RSS地图 HTML地图

Copyright Powered by365站群 © 2013-2024