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头号种子=头号翻车?”墨西哥凌晨的雨刚停,梅尔滕斯就把这句吐槽亲手坐实,世界第22被世界第70的法国小妹三盘拍懵,机票直接改签到下一站。
签表一出,球迷都说她抽了上上签,首轮轮空,次轮对手是个00后,结果人家前一轮刚把前赛会冠军萨卡里剃光头,手感烫得能煎牛排。梅尔滕斯估计也刷到了新闻,可她还是慢热,第一局就白送一个破发,靠经验磨回比分,6比4先下一城,看起来只是例行热身。
第二盘她2比3落后时,天空突然倒水,赛事组喊停,球员回酒店。隔天早上九点补赛,她像忘了起床密码,连丢三局,2比6把盘分交出去。决胜盘更离谱,雅克莫连破两次,5比1遥遥领先,虽然梅尔滕斯咬牙破回一个,可关键时刻发球还是软,4比6直接回家。
这不是她第一次当头号种子被爆冷。去年九月莫纳斯提尔WTA250,她世界第32,排面最大,第一轮横扫,第二轮碰到世界第126的德国姑娘利斯,先赢一盘后突然断电,抢七4比7被抬走。那次耗时156分钟,这次耗时149分钟,差七分钟就复制粘贴,剧本熟得连群演都不用换。
为啥总在领先时翻车?现场镜头给到她的包厢,教练抱着胳膊,脸色比乌云还黑。雨停后重启,她的一发成功率从68%掉到48%,二发时速掉到80公里,雅克莫站在底线里半步抢攻,球刚到发球线就被拍回来,梅尔滕斯只能跑八字,两回合就喘成破风箱。体能掉档,脑子也跟着卡,决胜盘双误两次全是关键时刻,观众席有人大喊“送得漂亮”,她听得一清二楚,表情管理直接破防。
再说签表另一头,她的双打搭档库德梅托娃也挂了。2号种子单打首轮被世界第123的安道尔姑娘卡辛彩娃两盘横扫,首盘4比6,第二盘2比6,过程比梅尔滕斯还快。两人今年刚一起捧了温网女双奖杯,结果在墨西哥同天翻车,球迷调侃:双打冠军有毒,单飞就坠机。
墨西哥这站是美网后的“补分赛场”,高排位选手想捞点便宜积分,低排位选手想捡漏爆种,场地海拔1500米,球飞得比平原快,谁先到谁先上手。梅尔滕斯赛前说自己适应了,可她的上旋球飘得老高,被雅克莫站在底线里半步一巴掌抽回来,回球深度直接压线,她只能后退,退两步就撞到场后挡板,节奏全乱。
有人怪雨,说比赛腰斩毁手感,可雅克莫也淋了雨,人家咋没崩?说到底还是自己储备不够。美网她第二轮就打包,三周没打正式比赛,训练量只能靠教练发多球,对抗强度跟实战差一条街。对手呢,前一周在克利夫兰打到四强,正愁没比赛找手感,瓜达拉哈拉直接续上,节拍刚好。
积分账也尴尬。梅尔滕斯去年美网后没参加这站,本想趁空窗抢分,结果首轮出局,净亏55分,世界排名眼看要滑出前三十。她赛后采访憋出一句“我需要更多比赛”,可接下来亚洲赛季硬地,她报名了东京、武汉、北京三连,行程比春运还挤,体能槽能不能回满,谁都不敢押宝。
球迷更关心心理坑怎么填。同一翻车方式一年两次,再粗的神经也得起茧。她团队里没专职心理师,赛前冥想靠YouTube搜索关键词,赛后复盘靠教练吼两句,这种土法炼钢碰上00后狠人,被冲垮一点不冤。接下来要是再遇年轻猛女,她会不会还没开打就先虚?盘口已经悄悄把她的让分调低,庄家比谁都精。
头两号种子集体回家,上半区城门大开,3号种子奥斯塔彭科和4号种子弗雷希成了新宠儿。拉脱维亚猛女奥斯塔彭科上一轮刚轰出29个制胜分,手感热得冒烟;波兰的弗雷希今年硬地胜率68%,最擅长捡漏。冠军赔率瞬间重洗,球迷下注像抢演唱会门票,晚一分钟赔率就跳水。
可别忘了,雅克莫和卡辛彩娃已经杀红眼,谁敢说她们不能再掀桌子?WTA500的冠军积分有470分,够一个百名开外的选手直接蹿进前五十,白花花的排名和奖金摆在面前,低排位球员眼里全是火光,高排位反而背锅,这就是网球最残酷也最好看的地方。
梅尔滕斯拖着箱子离开球场时,夜场灯光刚亮,观众涌向下一场,没人再提她的名字。她回头望了一眼记分牌,工作人员正在拆她的种子标牌,几秒后那块板子就被塞进黑色垃圾袋,动作快得像从没存在过。职业网球不讲情怀,翻车一次是意外,翻车两次就成了标签,想撕掉?得靠下一周的连胜,可连胜从哪来,她自己也答不上来。
飞机起飞前,她在社交账号发了一张训练照,配文“keep pushing”,评论区有人留言:姐,别推了,先刹个车吧。点赞最高的回复更扎心:再推就推出前五十了。她没回,估计也没空回,因为下一站报名截止就在24小时后,不签等于自动放弃,签了又怕再送人头,进退都是坑。
网坛最不缺爆冷,缺的是爆冷后的自救剧本。梅尔滕斯今年29岁,不算老,可也不算嫩,身体没大伤,技术没短板,就是关键时刻那股劲儿总泄,像轮胎慢撒气,跑着跑着就扁了。她要是再找不到补丁,下一次被拖进长盘的就会是观众的心脏——谁都不想再看一次“领先→下雨→重启→崩盘”的鬼畜循环。
所以,头号种子到底是荣誉还是诅咒?墨西哥的雨已经停了,可问题还在滴雨不漏地砸向她。下一站东京,她敢不敢提前看天气预报?
#秋日竞技场#