分手就分手,搞得这么体面干嘛。
成年人的世界里,很多关系变淡,嘴上都说是性格不合,工作太忙,其实真实原因扒开看,往往是一方翻了另一方的聊天记录,或者发现对方在枕头底下藏了把刀。
最近金融圈就上演了这么一出。
数据上看,人民币在SWIFT全球支付里的份额,连续几个月往下掉,都跌出前五了。
按正常剧本,这叫“影响力下滑”,我们这边应该挺急的。
但魔幻的是,我们这边风平浪静,反倒是大洋彼岸的华尔街先坐不住了,一帮基金经理私下里骂街,说白宫那帮官僚净瞎搞,把事情搞砸了。
这就很有意思了。
你女朋友跟你提分手,她自己还没哭,你妈先急着给你安排下一场相亲了,这说明什么?
说明人家早就找好下家了,只有你还搁那儿研究星座合不合。
这次人民币在SWIFT里“失宠”,根本不是和平分手,而是我们主动掀了桌子,因为我们发现,SWIFT这个所谓的“全球金融聊天群”,群主天天拿它来踢人。
这谁受得了。
1
想搞懂这事儿,得先明白SWIFT到底是个啥。
很多人以为它是什么高科技,其实说白了,它就是一个全球银行间的“巨型微信群”。
你在国内给朋友转账很方便,输个手机号就行。但你要从中国银行给一个美国花旗银行的朋友转钱,两边银行语言不通,系统不认,怎么办?
SWIFT就是这个翻译官兼传达室大爷,它不经手钱,只传递信息,告诉花旗银行:“喂,中国银行那边打了1万块过来,你给你那个叫Jack的客户入账。”
几十年来,这个“传达室”因为用的人多,成了事实上的全球标准。
而这个传达室的服务器,以及背后的管理权,牢牢掌握在美国手里。
这就出问题了。
本来一个传达室大爷,应该是中立的,结果现在这个大爷特别爱掺和,看谁不爽就撕谁的信,不给递条子。
这就不是传达室了,这是金融圈的煤气总阀,想让你家断气,随时都能给你关了。
过去几十年,美国人玩这套玩得不亦乐乎。今天看这个国家不顺眼,踢出群;明天觉得那个公司有威胁,也踢出群。被踢出去,基本就等于在全球贸易里被物理隔绝,瞬间回到以物易物的原始时代。
俄乌冲突后,美国更是把这招用到了极致,一口气把俄罗斯十几家主要银行全踢了。
这一下,全世界都看明白了。
尤其是我们,本来就在一个桌上吃饭,突然看到老大二话不说把另一个哥们儿的碗给收了,还顺便瞪了我们几眼。
这饭还能吃得安稳吗?
我们的反应也很真实:这桌子有问题,我不掀了它,但我得在旁边自己再开一桌。
于是,一个叫CIPS的系统,开始全面加速。
CIPS,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,你可以理解为我们自己建的“人民币国际专用微信群”,不走SWIFT那个传达室,我们自己拉光纤,自己当群主。
表面数据看,人民币在SWIFT里的份额掉了,但真实情况是,根据路透社的数据,今年前五个月,CIPS处理的业务量暴涨了30%,70%的人民'民币跨境支付,已经不走SWIFT了。
这就像一个顶流明星,突然宣布退出微博了。
粉丝们哀嚎遍野,以为他要凉了。结果一打听,人家自己做了个APP,粉丝更多,互动更嗨,广告费还不用跟平台分账。
你说,到底是谁比较慌?
2
华尔街那帮人,比谁都懂这里面的凶险。
他们慌的不是丢了中国这点业务,而是他们赖以为生的“规则”,正在被釜底抽薪。
这就好比一个靠收过路费收到手软的地主,突然发现村里人脑子活泛了,自己绕山开了一条高速公路,不光免费,路还更平。
地主的第一反应不是去竞争,而是恐慌,因为他发现,自己用来卡别人脖子的那条独木桥,人家压根不走了。
美国金融霸权的逻辑,从来就不是美元有多好用,而是你“不得不”用。
而“不得不”的背后,就是SWIFT这种基础设施层面的控制。它就像一把达摩克利斯之剑,悬在每个参与全球贸易的国家头上。
过去,大家忍了,是因为没得选。
现在,中国用CIPS提供了一个Plan B。
这事儿魔幻在哪?
魔幻在,这个Plan B,本来可能没这么快。是美国人自己,用制裁的大棒,硬生生把我们逼到了墙角,然后我们才被迫在墙角挖出了一条通往新世界的大路。
美国人玩上瘾了。
今天制裁这个。
明天拉黑那个。
他们真以为这招能用一辈子?
当然,毕竟在自家后院打印钞票久了,是会产生一种全世界都欠他钱的错觉。他们把这种靠历史惯性形成的优势,当成了自己“瞎积薄发”的实力,以为可以永远这么玩下去。
结果就是,我们这边被逼出了“快种快收”的执行力。
CIPS系统全面铺开,从中东的石油到非洲的基建,从东南亚的水果贸易到“一带一路”的资金结算,越来越多的人发现,用人民币结算,走CIPS通道,不仅方便,最重要的是——安全。
没有哪个主权国家,愿意把自家的金融命脉,放在一个随时可能被别人拔网线的系统里。
这就叫人心向背。
《华尔街日报》采访的一个基金高管说得特别到位:“白宫把金融工具玩成了政治武器,结果是中国人给自己造了一身防弹衣,现在我们发现,我们的武器可能快要打不穿他们的防具了。”
更让他们睡不着的是,CIPS这个“人民币朋友圈”还在疯狂扩张。
截至今年6月,全球186个国家和地区的银行都接入了,其中一半以上的直接参与者是境外机构。
这已经不是一个备胎了,这眼看就要成另一个生态了。
就像你家小区那个送桶装水的小卖部,突然有一天宣布,他们不但能送水,还能自己发电、自己搞宽带了,隔壁国家电网和电信都得靠边站。
你说你作为老牌电力公司,你慌不慌?
你慌的不是一度电两度电的生意,你慌的是你的整个商业模式,正在被别人从底层逻辑上颠覆。
3
从“规则的遵守者”到“规则的制定者”,这中间的距离,有时候只隔了一次认真的“掀桌子”。
过去我们在SWIFT的框架下玩,就像去别人家打麻将,规则是人家定的,连麻将都是人家提供的,我们最多只能在牌技上做文章,赢点小钱。
但这种局的风险在于,主人随时可以说:“不好意思,我觉得你可能要胡大牌,你出去,别玩了。”
这谁能接受?
CIPS的崛起,本质上不是一次技术迭代,而是一次金融主权的独立宣言。
我们不是要取代谁,也不是要搞对抗。
我们的态度很明确:我们可以继续在你家打麻将,但我们自己也得在家里备一副。今天你家停电了,或者你心情不好不让玩了,没关系,兄弟们来我家,我们继续。
这就叫有备无患,也叫战略对等。
这个逻辑,很多发展中国家,甚至一些欧洲国家都看懂了。
大家都在想,今天你能用SWIFT收拾俄罗斯,明天会不会因为点别的什么事也来收拾我?鸡蛋不能放在一个篮子里,这个道理,幼儿园小朋友都懂。
所以,CIPS提供了一个新的选择。
一个不受地缘政治干扰,交易成本更低,未来还能跟数字人民币无缝对接的选择。
这就像拳击比赛,比的不是谁的拳头更硬,而是谁更会抓对手的节奏。在美国疯狂秀肌肉,把SWIFT当成大锤到处砸的时候,我们悄悄换了个赛道,开始比耐力、比生态。
当美国还沉浸在“我控制通道,我就控制世界”的旧梦里时,世界已经变了。
未来的金融格局,一定是多元化的,去中心化的。谁能提供更安全、更高效、更多元化的选择,谁才能赢得未来。
所以,别再盯着SWIFT那点份额的涨跌了,那只是旧世界的财务报表。
人家都已经换了新公司,在新赛道上跑到第二圈了,你还搁这儿分析人家上个季度的考勤记录,有意义吗?
这场金融系统的重构大戏,才刚刚拉开帷幕。
华尔街的不安,不是因为人民币在旧地图上消失了,而是因为它在一张全新的地图上,成为了一个不容忽视的新地标。
而这,才是最让守旧者胆寒的。
你不是输给了对手,你是输给了时代。
我们致力于提供真实、有益、向上的新闻内容,如发现版权或其他问题,请及时告知,我们将妥善解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