"乖乖!这玩意儿能随便给人看?"军迷老张盯着手机屏幕直搓手,差点把泡面汤洒在键盘上。《中国军号》抖出来的歼-16发动机裸照,让各大军事论坛瞬间炸开了锅。画面里地勤小哥们围着银光闪闪的涡扇-10B打转,那精细的收敛片尾喷口跟新媳妇的嫁衣似的,连管线排布都透着股利索劲儿——这哪是发动机,分明是航发界的维密秀啊!
要知道十年前咱还在为"心脏病"犯愁,进口的俄制AL-31F发动机金贵得跟老爷车似的,动不动就闹脾气。有飞行员私下嘀咕:"开加力就跟抽奖似的,保不齐啥时候给你来个空中停车。"现在可好,太行发动机的叶片能扛住1800度高温,相当于在炼钢炉里跳广场舞都不带喘的。难怪视频底下有网友调侃:"以前怕间谍偷拍,现在是怕间谍看不懂!"
这背后藏着段比《山海情》还励志的逆袭史。2004年歼-11B试飞那会儿,国产发动机轴承说罢工就罢工,急得总师连夜飞沈阳"问诊"。如今涡扇-10C的零件98%自家造,连特种合金都快要"断奶"。航发车间的老师傅们现在腰杆挺得笔直:"老毛子的机器?那都是给新兵练手的教具!"
不过话说回来,现役的歼-15舰载机为啥还用着俄制发动机?这里头讲究大了。就像老北京涮羊肉得配二锅头,舰载机发动机得经得住海风腌渍。国产涡扇-10H正在海南岛"泡海水澡"做测试,听说已经能5秒内完成"静若处子,动若脱兔"的加力切换,等明年正式上岗,保管比毛子货更抗造。
最让军迷们搓手期待的,是歼-20即将换装的涡扇-15。18.5吨推力啥概念?相当于把两头非洲象瞬间弹射到平流层。成都发动机所的90后工程师们现在走路带风:"当年老师傅们拆解AL-31F要戴白手套,现在我们搞变循环发动机,连图纸都懒得锁保险柜。"
看着视频里地勤小哥拿内窥镜检查涡轮叶片的熟练劲儿,恍惚间像瞧见了修车铺师傅给五菱宏光做保养。这种举重若轻的底气,是摔过多少架验证机才换来的。有位试飞员家属说过:"以前听见发动机响就心慌,现在听着跟摇篮曲似的。"从望尘莫及到并驾齐驱,中国航发这出"逆袭爽文"可比《大江大河》带劲多了。
眼下珠海航展的模型摊主都开始发愁——以前卖俄制发动机模型要配详细说明书,现在太行发动机的玩具版往那一摆,连小学生都能指着尾喷管说:"看!这是陶瓷基复合材料!"这场景,活脱脱是现实版的"昔日你对我爱答不理,今天我让你高攀不起"。
倒是那些年唱衰"中国造不出好发动机"的外媒,现在改口比川剧变脸还快。有个德国军事专栏作家酸溜溜地写:"他们甚至给发动机管线做了美甲。"这话听着刺耳,细品倒像是另类赞美。就像村里最早买电视的那户人家,如今全村都来蹭WIFI,还不得让人家念叨两句?
站在沈阳飞机城的观景台上,看试飞的歼-16拖着湛蓝尾焰划过天际,突然想起二十年前那个暴雨天——研究所的老所长抱着故障发动机在机库里掉眼泪。如今他退休时攒的故障记录本,早成了新员工培训的反面教材。这跨越,岂止是发动机的更新换代,更是一代航空人把"卡脖子"清单变成"撒手锏"目录的史诗。
本报道以促进社会进步为目标,如发现内容存在不当之处,欢迎批评指正,我们将严肃对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