榴弹炮之所以被称为榴弹炮,主要与它所发射的弹药——榴弹密切相关。下面为你详细介绍:
榴弹的特点
● 起源:榴弹最早出现于17世纪的欧洲,当时是一种装有炸药的球形炮弹,因其外形类似石榴,内部像石榴籽一样装有许多弹丸或炸药,所以被形象地称为“榴弹”。
● 杀伤原理:榴弹在击中目标后会爆炸,依靠爆炸产生的破片和冲击波来杀伤敌方人员、破坏装备和工事等。这种杀伤方式相较于早期一些只能靠撞击破坏目标的炮弹,威力和杀伤范围都有了显著提升。
榴弹炮与榴弹的适配性
● 设计初衷:榴弹炮就是为了能够有效发射榴弹而专门设计的火炮。它在设计上要保证可以将榴弹发射到预定的目标区域,实现榴弹的杀伤效果。
● 性能匹配:榴弹炮具有适中的身管长度、初速和射角范围。适中的身管使得它能赋予榴弹合适的发射能量;一定的初速保证榴弹能到达一定的距离;较大的射角范围(一般可达 45° - 75°)让榴弹炮可以采用曲射的方式,使榴弹以较大的落角击中目标,尤其适合打击隐蔽在障碍物后面、反斜面的目标以及大面积的集群目标,充分发挥榴弹的杀伤优势。
随着技术的发展,榴弹的种类和性能不断改进,包括杀伤榴弹、爆破榴弹、杀伤爆破榴弹等,但“榴弹炮”这个名称一直沿用下来,代表着这种能够发射具有强大爆炸杀伤效果弹药的火炮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