«——【•咱们从苏-27说起,俄国那点花头•】——»
侬晓得伐,咱们中国空军引进苏-35战机
得追溯到上世纪90年代苏-27那会儿
当时,俄罗斯那帮花头还在冷战结束后摸爬滚打
苏-27这个家伙,算得上他们的王牌,机身大、航程远、挂点多,机动性特别棒,卖出去好多国家,像咱们中国、印度、越南啥的
赚了不少银子,俄罗斯那帮人也挺满足
说到苏-35,事实上是苏-27的升级版,俄罗斯想用它试试第五代战机的花头
也顺便把还没露面的苏-57当作个过渡机
记得最早的苏-35是在1992年试飞的,那会儿更像个实验品,带着鸭翼和空速管,飞起来状况一大堆,结构强度不够,阻力大
后来俄罗斯调整策略,推出了苏-35S,取消了鸭翼,尾翼重新设计,油箱变大,座舱里装上了大显示屏,虽然还是按钮操作,没有触摸屏
但核心计算机倒是有点智能了
«——【•试飞效果和性能比拼,阿拉觉得差点意思•】——»
这个花头蛮有意思,雪豹-E雷达是无源相控阵,功率20千瓦
能看得远,能探测到350到400公里外的战机,跟踪30个目标,打8个
发动机用的117S,推力14吨,跑得还不错
短时推力还能到14.5吨
它的喷嘴还能偏转,虽然偏转慢、寿命短,但能让飞机做各种炫酷的过失速动作,飞展上翻滚啥的
当年,咱们空军已经从俄罗斯买了不少苏-27和苏-30,差不多400多架
还自己搞了歼-11系列
到了2010年代,歼-10C、歼-16、歼-20都在忙着研发,特别是歼-20,刚起步,产量低,空军那会儿也挺着急的,要是面对美国F-22和F-35那种超级机
得找点靠谱的家伙顶一顶
俄罗斯那边吹得天花乱坠,说苏-35是4++代的,能跟F-22掰腕子,雪豹雷达在170公里外就能抓到隐身目标
说放在浙江就能监视整个台湾海峡,指挥别的机群,外挂14个点,火力能顶3架F-16
但事实上,咱们心里都知道
«——【•拖了十年,终于签了这个“天花板”•】——»
这事儿拖了好几年的时间,从2006年开始谈,直到2015年11月才正式签合同,买了24架
第一批4架在2016年底到,第二批10架在2017年
搞到最后10架在2018年
全部入列咱们南部战区的部队,算是撑起了“面子”
可是,拿到手一测试,才发现,哎呦喂
这“神机”其实没宣传的那么牛
芯片啥的,核心元器件全都得靠进口,算力弱得可怜,算法也凑合
雪豹雷达信号处理差,干扰一来就乱,体积又大又重,转动靠电机
跟咱们歼-16那种有源相控阵雷达一比,根本像天壤之别
歼-16的雷达大,探得远,还带隐身材料,反射面积只有2平方米,而苏-35的反射面积多达15平方米
它的L波段襟翼雷达能搜隐身飞机,也能干扰数据链,但说实话,这整体航电落后,咱们中国2010年后就基本抛弃了无源雷达了
«——【•武器系统,这还不够用•】——»
再说武器,宣传的R-77中距导弹说能打到100公里,事实上高空才到50公里这样
R-27半主动导弹,得持续照射目标,不能同时打多个,实战命中率也低
叫它“飞行电线杆”都不为过
近距离的R-73,红外导引,短距离,容易被干扰
霹雳-15,射程200公里,轻得像羽毛,特别适合打那些小目标,比如歼-16挂满12吨武器,歼-10C挂个4吨,飞得特别快
比起这些,“机动”倒是苏-35的强项
升力牛,迎角大,稳盘速度达23度/秒,瞬盘还能到30度/秒,滚转速度270度/秒,推重比1.11,高空飞得快,2450公里每小时
低空也能跑到1520公里每小时
从1.2马赫到1.6马赫,只要50秒,哇塞
比苏-27快了整整20秒
它的喷管还能偏转,做超级机动
像个花样翻新的“飞天猴子”
别幻想了 可是,咱们实战演练一看,歼-16的机动明显不如苏-35,但远距离拉开距离打
歼-10C的翼载载荷305公斤/平方米,瞬时转速33度/秒,滚转290度/秒
属于三代机里的“天花板”
但稳盘只有25度/秒,推重比0.98
空中加速和高空表现都比不上苏-35
近战时,歼-10C水平和滚转都很猛,但苏-35在垂直机动和大迎角时更占优势,能靠高空高速、矢量喷管
«——【•维修成本,跟着头疼•】——»
再讲个烦心事,维护苏-35得专门一套系统,训练、备件全靠俄罗斯供应
要是在战时,要想升级咱们自己技术,几乎不可能
«——【•俄乌冲突,真暴露状况•】——»
说到俄乌那事儿,2022年2月一开打,俄国的空军损失惨重,差不多一年就掉了近百架飞机
哈尔科夫一架被导弹扔掉,卡霍夫卡坠毁,布良斯克、赫尔松都出事
到2025年,至少有8架苏-35被“淘汰”掉,电子干扰啥的,没顶住乌克兰的精确导弹
击落的飞机达84到130架
俄罗斯的弹药也不够用,非制导炸弹用得多,穿梭建筑投弹,高空躲远程防空,飞机的寿命被折腾得差不多,老俄机只剩几百小时,战场上出动率从60飙到300
到2024年夏,俄军兵力还剩原来的75%,乌克兰搞到F-16还有更多的防空武器,俄罗斯每年也就能造18到36架新飞机
«——【•未来走向,咱们自主才是硬道理•】——»
当下看,苏-35那套追机动、蹭速度的玩法,在实战中暴露了不少状况
中国空军吸取了教训,未来会更强调信息整合和武器配合
其实,咱们引进苏-35,虽然是“借花献佛”,但也算是个过渡,既有点实用价值
当下,咱们的歼-20、歼-16、歼-10C都逐渐成熟,特别是歼-20,已经开始大批量服役
国产的花头一点点追赶上来了
而且,咱们还在搞矢量发动机技术,比如WS-15,雷达也用上了更先进的技术
未来,咱们空军逐步走向自主发展路线,像中型舰载五代机的歼-35A也快下线了
«——【•总结一句,留着用,总比没得好•】——»
虽然苏-35的维护成本高、备件依赖俄罗斯,地缘风险大,但扔了太浪费,毕竟剩下的还能用个20年这样
继续巡逻、监视海域也没啥大状况
俄罗斯这边,冲突还没结束,损失还在继续
乌克兰用F-16和导弹折腾得他们头疼
俄罗斯虽然还想再买更多,准备到128架,但生产速度慢
咱们的空军战术也变了,远距离打击,尽量躲避乌克兰的防空网
整体空中优势还没完全拿下来
但中国自己发展,特别是歼-20的批量服役,歼-16、歼-10C都很成熟
苏-35的引进也变成了过去的“历史教训”
未来,咱们会越走越自主,用的都是咱们自己花头,技术不断突破,空军的整体实力
讲真,苏-35的引进虽然曾经帮咱们“撑一把”
但也证明了自主研发才是硬道理
未来,咱们会用更先进的“花头”来保护国家安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