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场失败且无意义的热身赛—-中国女篮对阵澳大利亚感想
这次看完中国女篮和澳大利亚的热身赛,说实话我真的是气不打一处来。本来想着能看到姑娘们展现实力,结果看到的却是一场让人失望到极点的比赛。
开场就让人摸不着头脑
中国女篮在近期的热身赛收获四连胜,其中刚满18岁的张子宇得到了极大的锻炼。可这场比赛,张子宇居然全程坐在板凳上,这是什么意思?要知道这个大个子姑娘正是我们的秘密武器,打日本队的时候那叫一个威风。
比赛一开始我就觉得不对劲,队员们在场上显得特别紧张,像是突然不会打球了一样。第一节还能咬住比分,可到了第二节就完全乱了套。传球失误,投篮不中,防守也跟不上,简直就是手忙脚乱。
上半场结束的时候,我们居然落后了20分。20分啊!这还是热身赛吗?我看着都替她们着急。韩旭倒是还算稳定,可一个人能顶什么用?
队员状态让人担心
看着场上的姑娘们,我真的很心疼。除了韩旭、王思雨这几个老将还算正常,其他人完全找不到状态。尤其是那几个年轻队员,拿到球就不知道该怎么办了,传球也不敢传,投篮也不敢投。
最让我无语的是团队配合。平时训练得好好的配合,到了比赛就全忘了。一个简单的挡拆都做不好,更别说复杂的战术配合了。澳大利亚队员跑动很积极,我们的防守却总是慢半拍。
中国女篮以70∶72小负,这还是之前的比赛。这次比赛的状态比那时候更差,真的让人着急。
教练的保留战术让人困惑
我知道大赛在即,教练可能有自己的考虑。但这种有所保留的打法,对于这支年轻的队伍来说,真的不是什么好事。这些姑娘们本来就缺乏大赛经验,现在又不让她们放开手脚去打,这不是给她们增加心理负担吗?
热身赛就是要让队员们适应比赛节奏,磨合战术配合的。结果现在搞得像是在藏什么秘密武器一样。问题是,我们的队员有那个实力去玩这种心理战术吗?
宫鲁鸣教练确实有经验,但面对这样一支青黄不接的队伍,或许应该让她们多接受一些实战的洗礼。保留战术是给有经验的老队员用的,这些年轻姑娘们需要的是信心和实战经验。
第三节的回追并不能掩盖问题
虽然第三节我们追回了10分,但这不能说明什么问题。澳大利亚队明显也在控制节奏,并没有全力以赴。我们能追分,更多是因为对手的放松,而不是我们真的找到了状态。
2025年国际篮联女子亚洲杯A级赛在深圳举行,包括卫冕冠军中国队在内的8支球队参赛。中国女篮被分在A组,同组的队伍还有新西兰队、韩国队和印度尼西亚队。亚洲杯马上就要开始了,我们的状态却是这样,真的让人担心。
看着姑娘们在场上的表现,我心里五味杂陈。她们确实很努力,但努力和实力之间还有很大的差距。技术动作不够熟练,战术执行不够坚决,心理素质也有待提高。
与强队的差距显而易见
说实话,我们和澳大利亚队的差距不是一点半点。人家的队员身体素质好,技术也扎实,配合更是流畅。我们的姑娘们在对抗中明显吃亏,速度和力量都不占优势。
更让人担心的是,连日本队我们都不能轻松拿下。虽然中国女篮93-61大胜日本女篮,但前面的比赛可没有这么轻松。日本队的技战术水平确实不错,我们能赢主要还是靠身高优势。
面对澳大利亚这样的强队,我们的弱点就完全暴露了。单打独斗不行,团队配合也不行,这样的状态去打亚洲杯,真的让人捏把汗。
对未来的担忧
亚洲杯前还有两场热身,7月6、8日对阵澳大利亚,地点是海口和长沙,随后就前往深圳了。希望接下来的比赛能有所改善,不然真的很难想象我们在亚洲杯上的表现。
这支年轻的队伍确实需要时间成长,但时间不等人。亚洲杯的对手们都在进步,我们如果还是这种状态,别说卫冕冠军了,能不能进决赛都是问题。
张子宇这样的天才少女不能一直坐板凳,年轻队员们也需要更多的实战机会。藏着掖着不是办法,只有在真正的对抗中才能快速成长。
希望还是有的
尽管这场比赛让人失望,但我们还是要对这些姑娘们有信心。毕竟她们还年轻,还有很大的成长空间。关键是要找到合适的训练方法和比赛策略。
教练组需要重新审视自己的战术安排,是不是过于保守了?队员们需要更多的信心和勇气,不要畏首畏尾。热身赛就是要暴露问题,解决问题,而不是为了保持什么神秘感。
希望接下来的比赛能看到不一样的中国女篮,希望姑娘们能在亚洲杯上证明自己。毕竟,我们还是有底子的,关键是要把这些潜力发挥出来。
这场比赛确实让人失望,但失望之后更多的是期待。期待这些年轻的姑娘们能够快速成长,期待她们在关键时刻能够挺身而出。中国女篮的未来,就看她们的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