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架无人机划破杭州的天空,它正将一杯咖啡精准送达三十层高楼。
这不是科幻电影,而是九月三日即将开幕的低空经济博览会的实景演示。
长三角 eVTOL 产业标准即将在这里发布,两万五千名专业观众已经摩拳擦掌。
芜湖的低空经济发展大会紧接其后。
安徽省人民政府亲自操刀,空域管理改革的风声早已传遍街头巷尾。
一位出租车司机边开车边嘟囔:“这下好了,以后天上飞的比地上跑的还多。”
去年的数据让人瞠目。
二零二四年九月,低空经济指数从九百四十七点一路飙升至一千一百七十六点,单月涨幅百分之二十四。
航天宏图涨了三十八个百分点,金力永磁也不甘示弱,冲高三十五点八六个点。
万丰奥威手握中东两百架订单,通航飞机业务毛利润达到百分之二十四点七。
宗申动力的无人机发动机在市场独占三成份额,上半年净利润预计增长七成到一倍。
这些数字背后,是实打实的政策东风。
四月写入政府工作报告,二零二五年一点五万亿规模目标,各地配套政策如雨后春笋。
上海的行动方案,营口的十五五规划,云南的若干意见,每个文件都在为天空革命添砖加瓦。
但风险从不缺席。
去年会后材料板块回调百分之十五的阴影仍在,部分个股八月已经涨了三成。
一位老股民在交易大厅叹气:“现在冲进去,怕是接到最后一棒。”
莱斯信息的空管系统占据四成市场,他们正在编织全国低空交通一张网。
中信海直手握双资质,深圳珠海航线订单超过五个亿。
这些企业既是政策的受益者,也是行业的奠基人。
光启技术的超材料订单增长一点五倍,中简科技的碳纤维材料成为 eVTOL 的骨架。
山河智能的工业无人机在田间地头盘旋,四创电子的雷达为低空飞行指引方向。
专家指出,基础设施四大指标和二十一个细分标准已经明确,但空域管理细则仍是悬顶之剑。
一位不愿具名的业内人士透露:“现在最怕的就是政策执行跟不上规划。”
社交媒体上,网友们争论不休。
有人晒出持仓截图炫耀收益,有人谨慎观望等待回调。
一条高赞评论写道:“这波行情就像放风筝,线握在政策手里,飞多高还得看风往哪吹。”
成都的低空产业大会压轴登场。
九月二十五日,低空智联网技术白皮书即将面世,产业链协同发展成为焦点。
一位筹备人员擦着汗说:“这次要玩真的了。”
无人机的嗡鸣声由远及近,它稳稳降落在阳台的接收台上。
咖啡杯上印着一行小字:“未来已来。”而这只是开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