前言
伊朗电视台报道,伊朗驻莫斯科大使卡泽姆·贾拉利表示,伊朗并没有再次从俄罗斯订购S-400防空导弹。
伊朗驻莫斯科大使卡泽姆·贾拉利表示:在伊朗对以色列12天的战争中,伊朗人民清楚地看到了美国、以色列和西方是如何以政权更迭为目的,对伊朗民族发动一场完全强加的战争。
以色列-伊朗冲突后几个月,虽然传言很多,但伊朗并没有装备S-400防空导弹,也没有订购红旗-9BE远程防空导弹。甚至也没有订购歼-10CE战机强化制空作战能力。
伊朗只要求部署俄罗斯先进的“克拉苏哈-4”电子战系统。克拉苏哈-4电子战系统包括,1辆装载电子战系统的车辆和1辆装有指挥控制模块的车辆组成.能同时跟踪多达80个空中辐射源并控制6种不同类型的干扰机。
以伊战争暴露的致命短板:防空不如"致盲"
2025年6月那场持续12天的以伊冲突,彻底颠覆了中东战场的传统认知。当以色列F-35I隐身战机携带钻地弹对伊朗核设施发动"外科手术式打击"时,伊朗耗费巨资构建的S-300防空网竟如同虚设。更令人震惊的是,以色列通过GPS欺骗技术,让伊朗发射的"征服者"弹道导弹偏离目标数百公里,甚至出现多枚导弹坠入波斯湾的荒诞场景。这场战争让伊朗高层清醒认识到:在现代战争中,单纯依靠导弹和防空系统的"硬碰硬"已难以为继,电子战才是决定胜负的"无形战场"。
伊朗驻莫斯科大使卡泽姆·贾拉利在接受伊朗电视台采访时直言不讳:"当以色列战机在我们的雷达屏幕上像幽灵般消失时,我们终于明白,与其用导弹拦截,不如让敌人的眼睛和耳朵先瞎掉。"这种战略认知的转变,直接导致伊朗放弃了此前与俄罗斯洽谈的S-400防空导弹采购计划,转而要求部署更具实战价值的"克拉苏哈-4"电子战系统。
"克拉苏哈-4"为何成为伊朗的救命稻草?
这款由俄罗斯无线电电子技术康采恩集团研发的陆基电子战系统,堪称现代战场的"电磁杀手"。其核心优势体现在三个层面:
"克拉苏哈-4"配备的多功能干扰模块,可同时跟踪80个空中辐射源,从预警机的雷达信号到无人机的遥控频段,几乎覆盖所有现代战争中的电磁频谱。在叙利亚战场,俄军曾用该系统成功压制以色列"费尔康"预警机的探测范围,使叙政府军防空部队得以击落多架以军战机。这种"先敌发现、先敌干扰"的能力,正是伊朗在以伊冲突中最缺乏的。
与传统电子战设备不同,"克拉苏哈-4"不仅能通过强噪声干扰敌方雷达,还能对敌方雷达的T/R组件造成物理性烧毁。在乌克兰战场,俄军曾用该系统瘫痪了乌军"山毛榉"防空导弹的火控雷达,导致其在数小时内无法作战。这种"软杀伤+硬摧毁"的双重打击模式,恰好能弥补伊朗防空系统反应速度慢、拦截效率低的短板。
"克拉苏哈-4"的部署将彻底改变中东战场的游戏规则。当以色列战机发现自己的导航系统失灵、导弹偏离目标时,其空袭成本将呈几何级上升。更关键的是,该系统可覆盖数百公里范围,若部署在伊朗西部边境,不仅能保护核设施,还能对伊拉克境内的美军基地形成电磁压制,迫使美国重新评估军事干预的风险。
俄伊合作背后的深层博弈
这场武器采购的"反转剧",实则是大国博弈与地缘政治的缩影。
通过提供"克拉苏哈-4",俄罗斯既能巩固与伊朗的全面战略伙伴关系,又能在中东棋局中增加制衡美国的筹码。更重要的是,这种电子战系统的技术输出,不会像S-400那样引发北约的强烈反弹,却能实实在在地削弱美国盟友的军事优势。正如俄联邦安全会议秘书绍伊古在与伊朗总统会晤时所说:"我们的合作不是简单的武器买卖,而是重塑地区安全架构的共同努力。"
面对欧盟扩大制裁和美国的"极限施压",伊朗在武器采购上面临着艰难抉择。虽然中国的红旗-9BE防空导弹和歼-10CE战机在性能上毫不逊色,但受制于政治考量和技术整合难度,伊朗最终选择了与俄罗斯系统兼容性更高的"克拉苏哈-4"。此外,俄罗斯还向伊朗提供了"摩尔曼斯克-BN"战略级电子战系统,并协助其改进"霍拉姆沙赫尔-4"导弹的突防能力,这种全方位的技术支持是中国目前无法替代的。
"克拉苏哈-4"的部署可能引发一系列连锁反应。以色列已开始加速部署"铁穹"系统的升级版,并与美国合作开发抗干扰导航技术;美国则考虑在波斯湾增加电子战飞机的部署,以抵消伊朗的电磁优势。更值得关注的是,沙特等阿拉伯国家可能借此机会加大与俄罗斯的军事合作,进一步撕裂美国主导的中东安全体系。
这场"电子战革命"揭示了一个残酷现实:在现代战争中,谁掌握了电磁频谱的控制权,谁就能掌握战场主动权。伊朗的选择看似无奈,实则是在制裁与封锁下寻找生存空间的必然之举。而俄罗斯通过输出电子战技术,正在悄然改写中东的力量平衡。未来,随着人工智能与电子战的深度融合,这种"无形战场"的博弈将更加惊心动魄。当"克拉苏哈-4"的干扰波束划破夜空时,它不仅是伊朗的防御盾牌,更是撬动中东格局的战略支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