说起军事圈,有个神人叫张召忠,人称“局座”。
这位海军少将退役后,成了个军事评论界的“网红”。
就在2019年,他放了个话,说英国人砸锅卖铁造的两艘新航母,不出五年,保证是块食之无味、弃之可惜的“鸡肋”。
这话一出,英国媒体的脸都绿了,觉得这中国老头简直是信口开河。
可谁能想到,这才几年功夫,英国皇家海军的剧本,就跟局座写好的一样。
那两艘花了62亿英镑,折合人民币550多亿的大家伙,非但没让日不落帝国重现荣光,反倒成了两个巨大的拖油瓶。
帝国余晖下的豪赌
想当年,皇家海军什么场面没见过?那是大英帝国横行四海的底气。
可惜,好汉不提当年勇。
二战后英国国力下滑,海上霸主的地位也一天不如一天。
眼看家里那几艘老航母快散架了,英国人一咬牙,决定搞个大的,重振雄风!
于是,“伊丽莎白女王级”航母项目在2007年横空出世。
一艘接一艘,设计上搭载F-35B隐形战机,理论上确实能让英国在世界地图上重新找回点面子。
可理想是理想,现实是现实。
项目预算跟坐了火箭似的,从单艘30亿英镑,一路飙到两艘62亿。
这笔钱,对一个连金融危机后遗症都没好利索的国家来说,简直是割肉。
海上的难兄难弟
局座当年为什么敢下这判断?因为他把英国的家底看得一清二楚。
航母不是造出来就行的,它是个吞金巨兽。
养它,得有飞机,得有护卫舰,还得有全球后勤。
英国经济不景气,海军连人都招不够,拿什么去撑这个场面?
后来的事,简直是神预言的完美复刻。
这两艘航母从娘胎里出来,就好像忘了看黄历。
2017年,“伊丽莎白女王”号刚服役,俩礼拜就漏成了水帘洞。
它妹妹“威尔士亲王”号更绝,还没出海,机舱先被水给泡了。
2022年,“威尔士亲王”号第一次出远门,结果在大西洋上,螺旋桨直接罢工。
最后颜面尽失,被拖船拖了回去,一修就是九个月。
到了今年,“伊丽莎beta女王”号要去参加北约军演,临走前一检查,又趴窝了。
更搞笑的是,海军实在没辙,只能从妹妹身上拆零件去修姐姐。
活生生把一艘航母,变成了移动的“汽配城”。
光杆司令的尴尬
船不行,配套的家伙事儿也跟不上。
英国原本计划买138架F-35B战机,威风凛凛。
可到现在,能上舰的F-35B,满打满算就21架。
就这么点宝贝,空军海军还抢着用,搞得航母出海时,甲板上空得能跑马。
再看保镖队伍,整个英国海军就19艘驱护舰。
这点家当,要给两艘航母当保镖,简直是天方夜谭。
凑一个编队都得东拼西凑,紧巴巴的。
每年的维护费更是个无底洞,光养着这两位爷,就吞掉了近10亿英镑的国防预算。
结果就是,其他像造新护卫舰这种正经事,全被拖累了。
局座为什么是对的
这两艘航母的糟心事,到现在也没停。
“伊丽莎白女王”号因为热水系统坏了,在港里一歇就是几个月。
“威尔士亲王”号在亚太晃悠,结果因为缺零件,在日本港口又耽搁了。
英国海军自己都承认,根本没钱没精力同时玩转两艘航母。
只能搞轮换制,一艘出海,另一艘必须在家趴着。
回头看,局座的预言之所以精准,就是因为他抓住了本质。
他在书里早就说过,玩航母,拼的是国力,是工业基础。
脱欧后的英国,工业体系本就大不如前,很多关键设备还得进口。
跟美国那11艘核动力航母满世界跑的阵仗一比,英国这两艘常规动力航母,实在是力不从心。
结语
现在,英国议会里还在为这两艘航母的未来吵翻天。
有消息说,国防部已经在认真考虑,是不是把“威尔士亲王”号给封存,甚至卖掉算了。
虽然官方还没最后点头,但在巨大的财政压力面前,这可能只是时间问题。
曾经的海上霸主,沦落到连两艘航母都养不起的境地,真让人唏嘘。
这也再次证明了局座那句话的道理:有多大脚,穿多大鞋。
不顾客观条件,硬撑门面,最后只会把自己活活累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