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万。
饭桌上就是这一个数字,炸得我妈问得直球,空气里仿佛瞬间都能拉丝。
男朋友的脸比番茄炒蛋还红,筷子悬空,半天没落地。
红烧鱼热气腾腾,葱丝贴着鱼皮一动不动。
我那会儿,手里的筷子攥得死紧,像攥住了彩礼这根救命稻草。
说是家常便饭,结果谁都没想到,主菜成了“家庭经济论坛”。
我妈一句“你家是不是借钱凑的?”
男朋友小声点头,气氛比冬天的暖气还冷。
那天我爸在旁边装安静,鞋子蹭桌腿,想插话又怕被我妈怼。
洗碗的时候我妈靠过来,压低声音念叨,将来花钱都得抠着过,你到底图啥?
饭桌不是第一次变成谈判桌。
小时候我家议价买菜,长大了轮到议价结婚。
你说现在结个婚,怎么比买房还复杂?
20万成了社交货币,讨论区里比世界杯还热闹。
有人喊着“女方太现实”,有人喊“男方太要面子”。
头条的热搜经常刷到:“某地彩礼飙升,年轻人直呼压力山大”。
数据就摆在那,三线城市12万起步,一线城市房车一起上,想轻松结婚?
醒醒,蓝天白云都要凭本事。
男朋友其实挺好强的。
他陪我爸看天气预报,两个人坐在沙发上,假装关心明天冷不冷,其实都在算账。
前阵子他跟我吐槽手机屏幕裂了,想换又不敢换,理由只有一个:“等彩礼的事过去再说。”
你说成年人的仪式感有时候就是一块裂了的屏幕。
能凑合就凑合,这不就是现实生活的主旋律?
那天送他下楼,风一吹,落叶打脸。
手心全是汗,他低头踢石子,说其实不想让父母借钱,但家里死活不同意。
“怕你妈觉得他们不重视你。”
我听了想笑又有点想哭。
明明是两个人的事,怎么就成了两家人的面子游戏?
路灯下他眼里的光,有点像小孩犯错时等着被原谅。
第二天一早,男朋友他妈来电话,声音小得像怕惊扰了谁。
我妈一把接过:“十万,别让孩子们背债。”
就这样,20万变成了10万。
订婚那天,男朋友家送来十万现金和他妈做的被褥,厚得像一座小山。
针脚歪歪扭扭,她拉着我手说:“你别嫌弃。”
我摸着那被子,忽然觉得比什么钻戒都踏实。
婚礼后我们给借钱的亲戚送喜糖,张大爷拍拍男朋友肩膀,语气里全是过来人的味道:“孩子好,比啥都强。”
我男朋友脸上那点羞涩和认真,跟那天饭桌上完全不是一回事。
新房阳台,绿萝疯长。
我妈送的,说能旺家运。
我男朋友从背后抱住我,下巴顶在头顶:“幸亏你妈明事理。”
屏幕一亮,是他又给爸妈转了点钱,附言写着“买点好吃的”。
这点小动作,比任何花言巧语都实在。
成年人的世界,谁还不是一边打碎牙往肚里咽,一边努力活出点人样?
说彩礼是心意,现实里它常常变成了两家人的心理博弈。
有人觉得女方强势,有人觉得男方怂,关键时候还不是看谁先扛不住。
你看娱乐圈那些婚礼新闻,哪个不是全网吃瓜?
前几年某位明星结婚,彩礼直接冲上热搜,网友一边起哄,一边却也明里暗里拿自己家比划。
饭桌上的彩礼,微博上的热搜,谁家没有点见不得人的小算盘?
说到底,彩礼到底是爱的见证,还是生活的绊脚石?
谁也没个标准答案。
你问我怎么想?
我只知道,日子是两个人的,钱是自己挣的,爱是慢慢过出来的。
大数据能告诉你平均彩礼多少钱,却不会告诉你,婚后谁在深夜给对方递杯热水。
你家里有没有因为彩礼闹过尴尬?
或者你怎么看待这些花里胡哨的仪式感?
评论区别装鸵鸟,来吧,咱们聊聊,看看谁家的故事更离谱。
彩礼这事,谁家不是一边吐槽一边咬牙?
生活不就是一地鸡毛和一桌热菜?
你说呢?